以案说法 | 同名同姓汇错款 不当得利该返还
近日,陇西县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因同名同姓汇错款而引发的民事纠纷。
原告与被告同名同姓,均叫董某某(为方便区分,下文原告称“董某甲”,被告称董某乙)。2019年,原告董某甲因病住院,出院后根据救助政策,保险公司应给付其73967.59元。疏忽之下,保险公司将本应由董某甲所得的钱款打入被告董某乙的账户。
误会发生后,经所在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约定由董某乙于2019年12月31日前分两期向董某甲返回全部钱款。
调解协议达成后,被告董某乙如期支付了第一期款项,但对于第二期款项,虽经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原告本人多次催促,被告一直迟迟不还。无奈之下,董某甲于2020年3月将董某乙起诉至陇西县法院。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耐心对被告释法说理,深入浅出地向其解释法律中有关不当得利的规定。最终,经法庭主持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由被告于2020年4月30日前返回原告剩余款项23967.59元。目前,被告已如期付清全部剩余钱款。
法官说法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不当得利的具体特征包括:
1.双方当事人一方为受益人,另一方为受害人。
2.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3.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本案中,虽然董某乙在争执款项的取得上并无过错,但其取得该款并无合法依据,且给董某甲实际造成了损失,故董某乙应该将钱款返还董某甲。
相关新闻
- 2020-06-09父母状告“啃老”儿子儿媳偿还购房按揭款,法院这么判!
- 2020-05-28高价彩礼招来犯罪团伙逃亡20年后终获刑
- 2020-05-25当事人被认定为职业放贷人,镇原法院:该民间借贷行为无效
- 2020-05-18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要明析侵权原因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