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鼎立信 >> 执行动态

甘肃2女子耍赖不还钱,分别被拘传、拘留

2025-07-18 10:03 来源:陇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你们法院还能拘留女人吗?”面对执行干警的依法传唤,被执行人李某的质疑声未落手铐已应声戴上。这一幕正是法院以司法拘留为利剑,破解“执行难”的生动缩影。近日,两起看似普通的民间借贷执行案,再次彰显了法律的刚性,无论性别、无论借口,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终将付出代价。

  “法不徇情”,拘留面前无特例

  申请人陈某与李某的民间借贷纠纷中,法院判决李某偿还3.5万元借款。起初李某在执行干警协调下与陈某达成和解,履行部分款项后便对剩余债务置之不理。当执行干警找上门时,李某不仅拒绝配合,更以“女性身份”试图逃避责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拘留从不是‘纸老虎’。”执行干警当场向李某释明:《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对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面对李某的持续抗拒,干警果断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拘留所的铁门关上时李某才真正明白:试图以性别为“挡箭牌”挑战法律权威,只会自食恶果。

  “慌了神”的代价,失信必受惩戒

  另一桩借贷案中,被执行人马某的“反转”更具警示意义。马某与祁某经法院调解,约定偿还5.4万元本息,却在支付1万元后再次违约,对执行通知置若罔闻,直到执行干警将其强制拘传至法院才彻底慌了神。

  “我马上凑钱,千万别拘留我!”马某在法院急忙联系亲友,短短2小时内便凑齐剩余案款,当场履行完毕。从“百般拖延”到“火速还款”,马某的态度转变恰恰印证了司法拘留的震慑力。执行法官坦言:“许多被执行人并非无偿还能力,而是心存侥幸,总觉得‘拖一拖’就能蒙混过关,但法律的底线不容试探,强制手段就是要打破他们的幻想。”

  两起案件的顺利执结,传递出清晰信号:生效法律文书不是“空头支票”,执行和解更不是“免责金牌”。无论是试图以性别身份逃避的李某,还是揣着侥幸心理拖延的马某,都用亲身经历证明,对失信者而言司法拘留既是警示更是必然。

  法律的温度在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的刚性在于让失信者无处遁形。在此提醒所有被执行人:切勿低估法律的严肃性,主动履行义务才是唯一正途。宕昌法院将始终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让“纸上权利”真正变为“手中实惠”,用司法公正守护每一份合法权益。

  来源:陇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