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法官“温度”与“智慧”并重,实现债权人与企业“双赢”
当被执行人“无财产、地址不实、一度失联”,执行案件是否只能走向“终本”?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法院近期成功办结的一起债权执行案件,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执行法官以刚柔并济的执行智慧,耐心沟通,倾听各方诉求,量身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既实现了申请人的债权诉求,又有效帮助被执行企业纾解困境、恢复生机,将执行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01 案件背景:1万欠款难追,执行陷入“死胡同”
申请人尚某某与嘉峪关某工程公司的纠纷,此前已经存在分期还款的民事裁定书,但该公司未能按时履行还款义务。2025年5月,尚某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官发现该公司名下无任何可执行财产;多次在电话中承诺回款后一次性还清,却拖欠数月;工商登记地址与实际不符,电话也一度失联。案件眼看要“终结本次执行”,申请人的债权面临长期落空风险。
02 转机出现:一通电话,道出企业经营“痛点”
就在执行陷入停滞之际,被执行人突然主动回电:“刚才在忙未能接到电话”。执行法官立刻约见法定代表人面谈,对方准时抵达执行接待室,一见面对方就倒起了苦水:“我们被列为被执行人后,天眼查等网站平台都标注了公司存在法律风险,客户不敢合作,业务受到影响,资金链更加紧张了。我们不是故意赖账,是因为公司扩张加之工程款未结算,才陷入还款困境。”
03 柔性破局:善意执行,精准施策
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后,执行法官没有简单将其列入失信名单,而是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双管齐下推进破局:一方面,积极促成双方和解,耐心向申请人说明企业暂时面临的困境,也向企业明确若继续失信影响会持续扩大;另一方面,给企业“缓口气”。在达成还款协议后,临时屏蔽执行信息,解除企业的信用危机。正如执行法官所言:“我们不是‘放水’,而是‘救急’,让真正想还钱的企业有机会翻身。”
04 圆满结局:次月还清,实现“一案双赢”
次月月底,申请人尚某某主动向执行法官反馈:“钱,全部还清了”。原本两难的僵局,得以圆满化解。申请人如愿拿到欠款,实现债权,企业恢复正常经营,案件未以“终本”收场,真正画上了句号。
05 司法温度,优化营商
司法执行不是冰冷的“债权实现”,而是有温度的“社会治理”。这起案件不是“法外开恩”,而是“善意文明执行”的生动实践:强制执行是底线,但“善意”不是纵容,是在依法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前提下,帮助暂时面临困境的企业恢复生机,传递司法支持民营经济的信号,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的统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执行也能彰显“治病救人”的温度。今后,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兼顾“债权实现”与“企业生机”,多措并举破解执行难题:对诚信遇困企业,通过执行和解、信用修复等方式“拉一把”;对恶意逃债者,则坚决采取强制执行手段“硬刚到底”,以法律的智慧与温度,化解更多矛盾纠纷,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 2025-11-26限高+上失信名单!甘肃2男子、1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
- 2025-11-25视频|“陇原风暴2025”陇南徽县站:彰显法治权威 传递司法关怀
- 2025-11-24举报最高奖2.8万元!全网征集甘肃这5人线索
- 2025-11-2491年女子1025元拒不履行!甘肃最新曝光21名失信人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