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法院:耐心调解显成效 执行难题终化解
近日,金塔县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案件,通过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与耐心疏导,促使被执行人杨某主动履行全部案款4000余元,一桩因沟通不畅引发的执行僵局得以圆满化解。
执行遇阻:情绪抵触致案件陷入僵局
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多次尝试通过电话联系被执行人杨某,但均无法接通。查询其银行账户发现余额不足,难以覆盖执行标的。执行干警随即前往杨某住所实地走访,但现场沟通并不顺利。面对执行通知,杨某情绪激动,不仅拒绝配合,还对法律义务表现出强烈抵触,致使首次约谈无果而终。
据了解,矛盾早有端倪。在案件审判阶段,法院工作人员向杨某送达传票时,其便因情绪失控与工作人员发生激烈争执,场面一度失控,法院不得不协调公安民警到场维持秩序。此次执行过程中,杨某的对抗态度再次为案件推进蒙上阴影。
温情破冰:释法析理打动被执行人
面对执行阻力,执行干警并未放弃。数日后,干警再次登门,调整策略,以“法理+情理”双管齐下的方式与杨某深入沟通。一方面,干警严肃释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包括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另一方面,耐心倾听杨某的困难与心结,从家庭责任、社会诚信等角度循循善诱,帮助其理解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重要性。经过近两小时的沟通,杨某逐渐冷静下来,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他当场表示愿意筹措资金履行义务,但因手头现金不足,主动向家中长辈求助,最终凑齐全部案款并交付法院。
以案为鉴:司法刚柔并济传递法治力量
该案的执行过程,既是法律权威的彰显,也是司法人文关怀的体现。执行法官坦言:“部分当事人因法律意识淡薄或情绪管理不当,对司法程序产生误解。我们既要坚守法律底线,也要通过耐心沟通打开心结,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
杨某从“抗拒执行”到“主动筹款”的转变,正是执行工作“刚柔并济”理念的成功实践。法院提醒广大群众:生效法律文书具有强制执行力,积极配合执行既是法定义务,更是维护个人信用与社会诚信的关键。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法院也将依法提供合理解决方案,但任何逃避、对抗行为终将面临法律严惩。
- 2025-11-17天祝法院善意执行让两家企业重焕生机
- 2025-11-14法官多番调解 让僵持邻里重归和睦
- 2025-11-14一案求“三赢”,司法“最优解”
- 2025-11-10“定金”与“订金” 一字之差定盈亏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