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法院:“文化+法治”双轨并行 以法治力量守护千年遗产
莫高窟里“壁画说法” 让文物保护法律“活”在千年艺术中
在莫高窟景区的法治宣传现场,敦煌法院创新推出“讲解+普法”的沉浸式双联动普法模式。讲解员讲述壁画背后的故事文化寓意与传承历程,随后法官结合壁画曾面临的风化、人为损毁案例,对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详解“损毁文物的行政处罚与刑事责任”“文物修缮的法律规范”等内容,让游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明晰文物保护的法律边界。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热情地向过往游客发放了赋予浓郁敦煌艺术风格的文物保护法宣传册,使广大游客在学习了解文物保护法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无限魅力。他们翻开内页,“图文并茂+场景化解读”的图册,深深吸引了广大游客的注意,简洁的法律要义,直观的图解释法、生动的场景漫画,使广大游客对“在景区内如何规范参观”“发现文物线索该如何处理”“破坏文物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等与群众生活、景区管理密切相关的内容,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学习和了解,既近距离感受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又在轻松无压力的阅读体验中,快速掌握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文物保护法律知识,真正实现“文化感知”与“法治教育”的双向融合。
鸣沙山月牙泉“巡回普法” 让法治守护大漠风光
为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协同保护,敦煌法院将“法治课堂”搬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干警结合景区实际,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向游客、商户讲解“文化遗产周边禁止性活动”“破坏沙漠生态的法律后果”,还通过案例分享、互动问答等形式,解答“游客违规行为会承担哪些责任”“景区如何依法开展保护工作”等问题。
不少游客表示:“在大漠风光中学习法律知识,既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也知道了保护这片风光和文物同样要守法律底线。”
这场“大漠中的普法”,让群众在欣赏鸣沙山月牙泉风光时,清晰知晓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法律义务,进一步夯实了敦煌“文化+法治”宣传品牌的地域特色。(敦煌市法院 龚月娟 付宏)
- 2025-10-14“法院+商会”联动高效化解追偿纠纷,多元共治优化营商环境
- 2025-10-14司法建议“靶向发力” 银行回函“落地有声”
- 2025-09-30视频|“陇原风暴”正宁亮剑:1163.5万网友见证以羊抵债、司法拘留等硬核执行
- 2025-09-30肃南法院:答好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