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鼎立信 >> 法院要闻

永昌县法院打出创新执行“连环招”:让公平正义从“纸面”落到“手边”

2025-08-15 09:59 来源:甘肃省永昌县人民法院

  原标题:永昌县法院打出创新执行“连环招”:让公平正义从“纸面”落到“手边”

  执行难,难在兑现裁判文书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将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纸面权利”转化为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切实彰显司法权威?永昌县法院执行庭直面难题,针对执行工作的复杂性和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勇于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探索出一套深度融合沟通、协商、协作的创新执行机制,推动执行模式从“强制执结”向“主动履行”转变,力求实现“多方共赢”。2025年上半年执结1127件,结案率69.87%,其中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结案平均用时均位于全国质效考评优异区间,成效显著,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落到实处。

  一、直面沟通:让公正“看得见”

  “法院执行庭的面对面接待真好,有问题能直接反映给承办法官,快速了解案件进展。疑难复杂案件还能随时和庭长沟通,把问题说透,心里特别有底。看到你们尽心竭力维护我们的权益,我们都由衷感谢!”当事人的赞誉,源于永昌县法院建立的执行庭长和承办法官常态化接访机制。该机制明确在执行工作室设立执行信访接待室,每周二为执行庭长接待日,平时由执行法官接待,确保群众诉求有渠道、有回应。制度设计上形成“接访—交办—督办—反馈”的闭环体系,推动执行工作从“被动处理”转向“前端治理”,真正实现问题“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二、善意文明:让执行“有温度”

  在办理一起涉及农场畜牧养殖的执行案件时,面临查封草场的关键节点。被执行人提出,“现在正是牲畜草料需求旺季,能不能别停了生产?”执行庭在充分调研后,主动与申请人沟通协调,最终采用“活封”方式查封草场——既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又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生产经营的影响。这正是永昌县法院“善意文明执行”的生动实践。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执行法官更是将法律刚性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在保障申请人权利的同时,为被执行人预留必要的生活费、社保费、医疗费;对生活极度困难的被执行人,还会给予针对性关怀与帮助。每一次执行都坚持“依法而执,不忘情理;规范而行,不失温度”,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三、跨域协作:让高效“能实现”

  5600元工资,数额不大,却是劳动者柴某养家糊口的期盼。2024年,柴某为张某提供劳务后,张某承诺年底结清余款,却迟迟未付。经永昌县法院调解,张某再次承诺于2024年12月底付清。约定期满,张某仍未履约,柴某遂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陷入僵局:经查,张某名下暂无可供执行财产,本人也下落不明。转机出现在柴某提供的一条线索——张某可能在外市。执行法官立即联系当地法院请求协助,两地法院通力协作,最终找到张某,当场为柴某追回欠款。“真没想到,为这点钱法官跑这么远!”柴某的激动,正是跨域协作机制的成效见证。通过打破地域壁垒,强化异地法院联动,曾经的“查人找物难”正逐步转化为“信息勤联通”的高效执行。

  民之所盼,法之所向。从“怕执行不能”到“面对面解惑”,从“查人找物难”到“信息勤联通”,从“群众多头跑”到“庭长定期见”,永昌县法院这套刚柔并济、疏堵结合的创新执行“连环招”,正持续发力,将公平正义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成果,生动诠释了司法机关在践行为民宗旨、创新协作机制中的责任与担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