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法院:以法为帆,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我们公司因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一直以来货款不到位、用工纠纷等问题频发,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自从民乐县法院法企赋能服务站和园区巡回审判点设立以来,帮助我们切实解决了一批涉及合同纠纷、劳务纠纷方面的问题,对我们企业的帮助很大”。在与工业园区企业家座谈会上,一家农业企业负责人说到。
“法院上门问诊,让我们受益匪浅,规范了劳务用工、合同签订等方面的诸多事宜,起到了预防风险的作用”。在六坝法庭走访某制造业企业过程中,企业负责人表示。

民乐县法院六坝法庭负责人介绍到,民乐县法院设立法企赋能服务站和园区巡回审判点以来,这样的法治体检和送法上门活动,全院已组织开展4次,征求意见建议10余条,累计走访企业100余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50余次,帮助企业化解了各类纠纷20余件。

2025年以来,民乐县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立足工业园区企业众多、涉企纠纷频发等实际情况,在工业园区设立民乐县法院法企赋能服务站、园区巡回审判点,打破传统“坐堂办案”模式,打造主动服务的“法治前哨”,为园区企业和辖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借助“一站一点”积极推广法律咨询、诉前调解、诉中协商、判后答疑新模式,及时回应企业关切,把企业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法院的“履职清单”,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法院的“所思所想”,真正让司法服务“沉下去”、营商环境“优起来”、群众反响“好起来”。

一是快立快审,突出“轻装上阵”。对涉企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执快结,推行“简案速裁、繁案精审”机制,提高审判效率;对恶意拖欠货款等违法行为,依法严惩不贷,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止目前,利用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受理案件414件,审执结300件,到位标的2668万元,涉企案件平均结案时间缩短至21天。二是送法上门,做好“法治参谋”。结合“万名干警联万企”活动,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法律需求,针对劳资纠纷、合同漏洞等共性问题,编发“风险提示清单”,发出司法建议;定期举办“园区法治讲堂”,选取典型案例,讲清法律红线,增强法治意识。54名干警联系对接企业54家,开展法企共建、法治体检54次,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和“个性化”法律套餐。三是多元解纷,降低“诉讼成本”。以打造“无讼园区”为治理目标,联合园区管委会、行业调解组织等建立“1+N”调解网络,严格落实“四级七天调解法”,积极引导各类纠纷通过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减轻群众和企业诉讼负担。诉前分流涉企案件40余件,调处成功19件,调处成功率47%。四是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发挥法庭区位优势和法官职业优势,加大案件巡回审判力度,紧盯“春耕”“秋收”等关键时间节点,将法庭搬入“田间地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的社会效果。五是协同联动,凝聚“发展合力”。一是与园区协同,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响应群众和企业司法需求;二是与企业协同,通过送法上门、司法建议等方式,助力企业合规经营;三是与职能部门协同,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等部门,构建多元解纷网络,探索纠纷最优解,助推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六是府院联动,推进“破产改革”。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深化府院联动,组建破产案件专业合议庭,严格落实《民乐县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工作方案》,畅通联动机制作用,优化破产程序,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企业破产审判工作思路,依法履职尽责,推动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依法进行破产处置。
设立法企赋能服务站和巡回审判点,是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动创稳工作的具体举措,对推进园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一步,民乐县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 2025-03-28金塔法院成功调解多起建房纠纷 当事人送锦旗致谢
- 2025-03-27阿克塞法院与公安联动出击,促8案高效执结
- 2025-03-26集中执行显威力 追回民工“血汗钱”
- 2025-03-25法院执行无小事 法官执行奔波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