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鼎立信 >> 法院要闻

平凉:抵制高额彩礼为爱减负

2024-05-23 08:45 来源:甘肃法治报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近年来,备受群众关注的高额彩礼问题给婚嫁带来不可承受之重。为弘扬健康的婚恋价值观,树立婚嫁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促进美好家风建设,近日,记者邀请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李凌,结合一起典型案例,引用民法典有关规定解读与高价彩礼有关的法律法规。

  “治理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崆峒区2022年婚嫁文化节在平凉市崆峒区人民广场举行。崆峒区委宣传部供图。

  典型案例

  今年1月,崆峒区人民法院草峰法庭审理执结两起婚约财产返还纠纷案件,并将案涉彩礼案件款以及贵重金首饰分别发放给了案件当事人。

  案件一:原告李某某与被告张某某2023年3月26日登记结婚,同年11月6日离婚,订婚时李某某前后给付张某某及其父母彩礼。

  案件二:原告王某某与被告姚某某2022年12月20日登记结婚,次年11月6日离婚,订婚时王某某给付彩礼。

  上述案件当事人都为婚前未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便草率结婚,婚龄较短,离婚后因婚约财产纠纷诉至法院。

  在案件受理过程中,因双方当事人矛盾突出,意见分歧很大,办案法官以审判促执行调解,在判决书生效期间给双方当事人充分时间考虑,判决生效后办案法官考虑到婚约财产案件纠纷的特殊性,避免强制执行程序的突然介入进一步激化矛盾,本着调解优先、案结事了原则,积极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其内心想法,同时耐心细致做好双方当事人及其父母的思想工作,释法明理,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法律后果,同时进行劝说教育化解纠纷,将法律权威的刚性与社会人文的柔性相结合,耐心劝说案件当事人积极主动履行,最终经过执行干警的努力,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并返还了彩礼。

  法官说法

  李凌说,彩礼作为我国传统婚嫁习俗,本是双方心意相合的礼节诚意表示,但是超出家庭正常开支的彩礼会成为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在婚龄较短的情况下,造成双方利益失衡,甚至对簿公堂引起纠纷。当前,高额彩礼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司法审判的角度,就是要通过案件审理,服务和保障高额彩礼问题的专项治理,依法平衡各方利益,也给予相关当事人以行为指引,有利于移风易俗,进一步遏制高价彩礼。在这两起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崆峒区法院注重婚姻家庭领域矛盾纠纷化解,贯彻落实民法典关于“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婚姻家庭两起案件审理中,结合民俗习惯,平衡男女双方利益,充分体现了依法平等保护原则,最大限度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婚约是男女双方以缔结婚姻关系为目的所作的约定,是双方自由意志的表达,可以合意解除,也可以单方解除。随着双方恋爱关系的解除,女方对男方因缔结婚约给付的彩礼就丧失了继续占有的法律依据,应当予以返还。”李凌说,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依法抵制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为爱减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