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鼎立信 >> 法院要闻

漳县法院一站式建设纪实

2020-09-27 10:21 来源:漳县法院

  近年来,漳县法院党组认真贯彻上级法院有关部署要求,全力推动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理念更新、机制变革,努力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1、统筹协调,实现解纷机制多元化

  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漳县法院主动向县委及县委政法委汇报,运用全县“1+6”矛盾纠纷协作联动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1+6”工作方法就是在乡镇党委的统筹总揽下,综治办组织协调,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及帮扶单位共同参与的矛盾化解协调联动机制)。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快捷、及时、准确、低成本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达到了案结事了、矛盾就地解决的目的,努力形成调解大格局,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2、整合资源,实现诉讼服务功能集约化

  在原来立案登记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资源,将部分辅助性、事务性工作以及多元解纷功能集约设置在诉讼服务中心,努力为法官减负,让群众“一次办成”。集中开展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和公告送达等工作,建立电子送达平台,送达效率不断提升;设立诉讼保全服务窗口,集中办理全院所有诉讼保全案件,引入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形成保全的集约管理;设立鉴定评估窗口,集中办理对外委托鉴定、评估工作;开设司法确认窗口,确保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快立快办;设立速裁团队,由4名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开展审前调解和简案速裁,推动简单民商事纠纷快速化解;设立信访窗口,对群众来信来访、上级交转办的涉诉信访案件统一受理、答复。

  3、强化信息技术,实现诉讼服务智慧化

  设立自助服务区,整合设置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和自助服务终端,着力打造“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配备诉讼服务自助终端,集成诉讼引导、案件查询等各项自助功能;配备自助立案终端机,引导诉讼群众自助立案,减少立案窗口压力和当事人排队等候时间;配备诉讼和执行风险评估自助终端,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评估问卷,引导当事人认识和降低诉讼风险;配备智能诉状自助终端,通过人工智能引导当事人自动生成和打印诉状模板;配备自助阅卷终端,为当事人和律师提供在线申请、查阅和打印电子卷宗服务。

  4、便民利民,实现诉讼服务立体化

  以方便人民群众诉讼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全力打造立体化、零距离、全方位的诉讼服务格局。设立导诉台,集中开展诉讼引导、调裁分流和繁简分流;设置案件款缴退服务统一办理窗口,开通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确保案件款业务一次性办理;设置当事人休息等候区,放置饮水机、书写台、便民伞、手机充电站等便民服务设施,全力营造温馨舒适的司法氛围;公示干警姓名、照片,方便当事人联络法官和开展监督;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执行服务热线和短信服务平台,对接案件管理系统,为诉讼群众提供案件信息查询、诉讼执行咨询、接收投诉举报、协助联系法官等司法服务,努力“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

  5、拓宽渠道,实现立案服务方式多样化

  建立“互联网+诉讼服务”的立案新模式,全面畅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立案渠道;力争当场立案,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改革要求,切实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引导自助立案,大力推行自助立案服务,设置自助立案终端,安排专人辅导,提高自助立案效率,减少当事人排队等候时间,推行网上立案,建立远程网上立案系统,对当事人选择网上立案的一律网上办理,做到凡是能网上立案的案件,应上尽上,落实跨域立案,开通跨域立案专门窗口,建立就近受理申请、管辖权属不变、数据网上流转的联动办理机制,实现立案服务异地办理。

   6、繁简分流,实现分调裁审衔接流程化

  调解室

  健全完善简案速裁快审配套机制,努力构建分层递进、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的“分调裁审”配套体系,推动案件精准分流,合理界定简案范围,将事实清楚、标的额较小、法律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分流到速裁团队进行审前调解和速裁审理。推动矛盾审前调解,面向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政法工作者公开择优遴选36名特邀调解员,对分流至速裁团队的案件进行先行调解。推进特色调解室建设,建立以模范特邀调解员个人命名的“新峰调解工作室”;推动律师开展调解,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积极争取司法局和律师协会的支持,引入律师解纷机制,充分发挥律师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专业优势,参与法律咨询及诉前、审前、诉中调解。推动简案速裁化解,特邀调解员调解成功的案件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及时转至速裁团队,实现了案件的快审快办,今年以来速调、速裁各类案件256件,均在7日内办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