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鼎立信 >> 法院要闻

甘肃:“线上+线下”为公平正义“加速度”

2020-07-21 10:43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一年来,甘肃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平台深度运用为抓手,以系统共连、服务共享为支撑,切实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回应群众司法需求、化解矛盾纠纷、彰显法院形象的“口碑工程”。快捷高效的多元解纷举措令老百姓赞不绝口,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更是让老百姓耳目一新。

  红色基因培育品牌工程

  甘肃共确定两当、南梁等革命遗址682处,红色基因赋予了甘肃这片土地浓厚的革命情怀。甘肃各级法院坚持因地制宜,深入研究矛盾纠纷类型特点和诉讼态势,以红色文化传承、司法传统延续为着力点,不断培育多元解纷品牌。

  庆阳市两级法院积极借鉴“枫桥经验”,立足“马锡五审判方式”司法精髓,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有序融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元解纷优势。临夏县、静宁县人民法院加强与乡镇、村两委沟通协调,以“乡贤调解”民调工作模式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司法职能“重心下移”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有意见、有问题就及时联系特邀调解员,小范围解决不了的我们可以协调联系相关部门联合解决。”

  两当法院“民事直说”日现场。资料图片

  7月10日,又是“民事直说”日,两当县人民法院的12名员额法官分别来到所帮扶的兴化乡各村和基层法庭辖区,与村民们一起说农事、话产业、言发展,征求意见建议,普及法律知识,坐班化解矛盾纠纷。

  为发挥司法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两当县人民法院立足县域工作实际,将“民事直说”作为法院推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把每月10日作为固定“说事日”,与社会各方力量齐聚村上现场集中办理群众关心的热点疑难问题,形成了“有事大家“说”、民事共同“议”、事定马上“办”、办事全程“督”、好坏大家“评”一套完整体系。截至目前,两当法院通过“民事直说”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50余件,数量占年受理案件总数的40%以上,全院诉讼案件受理数下降17.9%。

  同时,两当法院将深化诉源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为所帮扶的兴化乡各村派出1名员额法官任法治指导员列席“说事会”,并为全乡及各村聘请了1名特邀调解员,经培训上岗后与法治指导员等形成矛盾化解合力,全力打造“无诉讼村”。

  横连纵通激活“神经末梢”

  6月18日,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新粮地村村民鲜某来到金川区人民法院双湾人民法庭“法官联系点”,沮丧着脸向接待法官诉说了自己的困难。 

  原来,2015年鲜某带领4名村民在周某处务工,活干完后,周某只付了一部分费用,剩余的劳务费打了欠条,就此便失去了联系。4年间,鲜某多次前往周某在武威的住处索要剩余费用,但每次都是人去屋空。接待法官了解到鲜某的情况后,立即前往武威寻找当事人周某。通过走访邻居及亲属,终于与周某取得联系。在法官的耐心释法析理下,两日后,周某委托朋友来到双湾法庭,当场付清了拖欠鲜某的劳务费1万余元。

  2019年10月,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所辖139个行政村、33个社区、部分企业及律师协会揭牌设立过滤分流、内引外联、引导调解、诉讼服务、诉调对接“五种功能”衔接的“法官联系点”,构建了覆盖乡村社区的多元解纷网络,将多元解纷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走出一条审判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司法职责与社会职责共担、执法办案与法治维稳相结合的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子。

  6月18日,金川区法院法官来到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家中调解案件

  “法官联系点”由金昌中院牵头抓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县区设立实施办公室,基层法庭设立工作站,村社设立联系点。全市67名联系法官与所联系的乡村社区建立了工作微信群,全天候服务人民群众,多方位对接联动部门,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法官联系点工作站建立了网上服务平台,全方位提供网上立案、委托送达、法律救助、指导调解、纠纷化解等服务。自设立“法官联系点”以来,联系法官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400余件,大量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从源头上减少了诉讼增量。

  岷县人民法院在全县推行矛盾纠纷化解“1+N”工作法,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定分止争“门诊部”作用,形成“多元一体、审调融合”的多元解纷机制;玉门市人民法院建立“多元一体、审调融合”工作机制,以党委主导聚拢矛盾化解合力,诉前分流化解成效显著;高台县人民法院健全完善的“一庭三所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实现司法调解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的合力……

  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以来,甘肃各级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以多元主体参与、多方责任共担、多种机制共振、多种资源整合为着力点,以风险防控职能延伸、诉前解纷关口前移为突破点,立足司法职能推动形成多元解纷新机制,切实发挥了司法在市域治理中的“链条效应”。多地法院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同时,协调推进诉源治理,全省各级法院受案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漏斗式”分层过滤矛盾纠纷

  张某曾给邻居巨某借款2万元,但巨某由于生意失败,无法及时偿还。5月21日,张某将巨某诉至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由于案件标的额较小,双方对事实也无争议,诉讼服务中心将该案分流至速裁团队。5月27日,在甘州区法院聘请的特邀调解员黄钰才的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2万元欠款分6个月还清。速裁团队法官在审核调解协议后,向双方当事人出具了民事调解书。该案从立案到调解成功,仅用时6天。

  甘州区法院设立登记立案服务区

  甘州区法院是全省人案矛盾最为突出的基层法院之一。近年来,该院年均收案数超过2.8万件,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超过400件。面对困难,甘州区法院以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部署为契机,着力完善“分调裁审”配套体系,通过“三次分流”的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快速化解。

  自2019年以来,甘州区法院推动20类共6720件民商事矛盾纠纷在诉前向甘州区综治中心分流,由甘州区三级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化解各类纠纷1130件,实现了诉源治理和诉调对接“双轮驱动”。同时,建设2个律师调解室、2个特色调解室和8个专业化调解室,推动交警、劳动监察等部门参与纠纷化解,速裁团队3名员额法官带领72名特邀调解员快速化解简单民商事案件4112件,使大量简单民商事案件通过审前调解和民商事速裁程序快速化解。对于同类案件进行“门诊式”分流,7个专业化审判团队对8406件案件进行类案专审,推动案件分层递进、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和有序衔接。

  当事人在甘州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操作自主立案等服务终端设备

  甘肃各级法院以风险防控职能延伸、诉前解纷关口前移为抓手,深入推进“分流、调解、速裁、快审”机制改革,以在线调解平台“大数据库”集聚整合,激活非诉资源“内生动力”,形成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模式。去年6月以来,全省法院共对接调解组织3267个,聘请特邀调解员3715名,诉前委派调解案件22594件,诉中委托调解案件26046件,速裁快审37924件,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多点共治、分层过滤的“漏斗”效应,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快捷的矛盾纠纷解决渠道。

  互联网+下诉服进入“e”时代

  6月28日,因交通事故赔偿事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李某来到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要求立案起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引导李某运用“道交一体化平台”在线选定鉴定机构,成功委托至甘肃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完成诉前鉴定,为当事人有效缩短了纠纷解决周期。

  这样的便捷,得益于甘肃法院全力打造的立体化、零距离、全方位的诉讼服务格局。甘肃法院聚焦硬件建设、制度完善、功能扩展,以整体谋划提升诉讼服务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设置功能区域,为当事人提供多元解纷、登记立案、分调裁审、审判执行辅助、涉诉信访、普法宣传等全方位服务,实现了由立案窗口服务向诉讼服务全程服务的功能转型。

  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作为诉讼服务发展新动能,甘肃法院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覆盖全省113家法院的“慧审云”平台,助推形成以电子诉讼服务为核心,贯穿“厅、网、线、巡”于一体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通过深度运用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手段,为当事人提供诉前调解、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便捷化服务,生动诠释了“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的为民“智造”新理念。

  截至目前,移动微法院注册认证人数超过15586人、立案申请超过22516件,一审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用时减少1.64天,执行案件平均执行用时减少2.28天,让当事人和法官充分感受到“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利。全省113家法院全部开通上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入驻调解组织1042个,调解员2729名,足不出户无缝衔接诉讼调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