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中一方去世,借款如何处理?
案情简介
“借钱的人去世了,人家媳妇又不认,我可咋办呀……”李某向调解员哭诉道。经调解员了解,岳某以缴纳工程保证金为由向李某借款20万元,岳某再归还了14万元后不幸去世,李某向岳某的妻子付某多次催要未果后,来到了武都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求助。
在了解事情经过后,为了尽快平息李某情绪,及时化解民忧,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原被告双方到诉讼服务中心进行诉前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了解到原告所陈述的事实确实存在,且双方并无大的分歧,仅就部分事实因岳某去世付某不知其中原委而导致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调解员遂针对偿还本金、利息的计算、偿还期限及法律法规等对李某和付某进行耐心且细致的调解。调解员结合案情向双方释法明理,引导双方权衡利弊,做出让步,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岳某的妻子付某承诺支付剩余欠款。至此,本案的调解得以圆满解决。

法律分析
借款人意外去世怎么办?
根据借款合同的相对性,负有还款义务的主体是借款人,如果借款人去世,因其家人不当然负有继续清偿的义务,故出借人的债务有可能不能得到全部清偿。在现实情况下,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借款人去世了,其家人作为继承人继承了遗产。那么,则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二)无遗产可供继承或者家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在此情形下,作为出借人而言,一旦借款人去世,其继承人面对陌生的债务,很可能以不知情、债务已归还等理由消极应对。而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出借人则需要查明所有继承人,这无疑增加了诉讼难度。
如何防患于未然
一、及时主张债权或按约履行债务。
(一)出借人应当及时行使权利。按照约定的还款时间及时向借款人催讨借款,并尽可能留存催讨凭证,以免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由此丧失胜诉权。如知晓借款人死亡,应尽早持借条等债权凭证向借款人的继承人主张债权。如果借款人的遗产尚未分割,可以和其继承人协商先以遗产偿还债务、然后再行继承;如果其遗产已经被分割继承,可以要求继承人在所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偿还债务,协商不成的,及时向法院起诉,同时可申请财产保全,查封、冻结或扣押相应财产。
借款人应按照约定的借款时间履行还款义务。如拖延还款,一旦出现出借人死亡的情况,并不意味着借款就不用归还,相反,如果已部分履行,也可能因缺乏证据而难以自证。所以在出借人怠于催讨时,借款人应主动履行;如暂时不能按约归还,也应向出借人说明事由,并获得相应展期。
(二)明确约定借款事项。
涉及自然人的民间借贷,一定要出具借条等书面借款凭证,并在借条上写明借贷双方的姓名等身份信息、联系方式以及借款的金额、时间、用途、借款利息、还款时间和发生纠纷的管辖法院等。最好有基层组织、亲属或双方共同的朋友等第三方予以见证,并在借条上签字确认,这样一旦日后发生争议,更有利于法院对事实的认定。
(三)保留出借及还款凭证。
如今电子支付已被广泛应用,出借及还款应尽可能地选择网上银行、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手段,使支付留痕、查找便利。借款人如通过现金还款的,应及时让出借人出具收条或通过短信、微信等电子信息确认收款事项。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 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 2023-10-26信用卡逾期未还,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
- 2023-10-24婚前买房,婚后办证,房子是夫妻共有财产吗?
- 2023-10-23女子把离婚时约定给孩子的房子卖了,这案子法院判了……
- 2023-10-20民刑交叉案件处理中的八个问题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