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鼎立信 >> 执行故事

张掖甘州区人民法院:善意执行化难题 司法救助解民忧

2023-09-06 10:12 来源:甘州区人民法院

  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丰富,各类交通事故趋于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与之相应的“赔付难”问题现如今成了困扰当事人的一大难题。近日,甘州区人民法院秉承善意执行理念,巧用司法救助措施,成功执结一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

  2022年3月,李某驾驶电动自行车与行人刘某相撞肇事,致使刘某受伤,经交警大队认定,李某负该起事故全部责任。之后因赔偿事宜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刘某遂将李某诉至甘州区法院。经法院审理,判决李某赔偿刘某各项损失15余万元,但因李某未能按期履行赔偿义务,刘某向甘州区法院申请执行。

  立案执行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对李某名下账户予以冻结,并就李某的经济情况及社会关系启动调查。调查得知,被执行人李某当时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财产,仅低保账户内有零星余额,且其丈夫已于七年前去世,儿子也于九年前在国外被判处终身监禁,现与正在初二就读的孙女共同生活,家庭情况较为困难,案件执行一度陷入困境。

  为尽快兑现申请人刘某的合法权益,解决其因看病导致的经济困难,执行人员又立即前往被执行人所在村的村委会,对被执行人李某的制种款发放情况进行调查,并调取了其连续三年的制种款发放流水,打算对其名下制种款进行二次查控。但得知这一消息的被执行人李某却突然到庭,情绪激动,跪地不起,使得执行工作再度陷入僵局。

  为打破瓶颈,解决赔付难题,执行人员决定转换执行思路,通过司法救助来破解该案执行难点。经多方报送审批,该案司法救助最终申报成功,为被执行人缓解了部分赔偿难题,但下剩的13余万元赔偿款依旧让李某无所适从。

  面对这一情况执行人员遂又联系当地司法所、村委会工作人员,打算组织双方当事人赔偿事宜进行再度协商。经过执行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调解沟通释法析理,刘某考虑到李某实际的家庭情况,最终主动放弃了6余万元案件款,被执行人李某也及时转换了还款态度,当庭交纳1元案件款,并承诺下剩部分将用每年的制种款进行分期偿还。之后,甘州区法院向李某所在村送达了协助执行材料,告知其按照和解协议每年从李某制种款扣除相应部分。至此,该案件被成功执结。

  该案件是甘州区法院采取“力度+温度”执行方式实质化解邻里纠纷,助推乡村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在此案的执行过程中,甘州区法院善于找准矛盾症结,注重走访调查,主动采取措施,平衡双方利益,推动矛盾从源头上化解,既保障了案件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使得被执行人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