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之若饴!最高法院工作报告三提“甘肃亮点”
3月7日下午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甘肃法院设立种子法庭,守护“农业芯片”
依托马背法庭、车载法庭开展巡回审判,畅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培养双语法官,满足民族地区群众司法需求
......
甘肃法院的这些特色亮点工作
写进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下面,小编带您详细了解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甘肃元素吧!
种 子 法 庭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加强种业法治保护意义重大。作为集中管辖张掖市甘州区制种产业纠纷的“种子法庭”,甘州区法院西郊法庭创新构建“4456”工作体系,倾心守护种业“芯片”。

“三调一裁”分层递进,推动辖区70%的涉种农、种企、种业纠纷通过“调解+速裁”的方式快速化解,平均解纷周期仅为17天。
“三专一执”协同配合,从种子管理部门、制种行业遴选11名“专家型”人民陪审员,参与化解各类涉种纠纷27件。

“五项联动”一体推进,构建服务制种产业“法庭+”模式,为制种“种产销”提供全链条法律支持。
“六种常态”多点发力,法庭法官人均走访企业村社45个,累计开展巡回审判、“送法进企”“普法赶集”活动37场次,全区涉种纠纷全流程“在线”办理,涉种纠纷诉讼数量、化解周期实现持续低位运行。
巡 回 审 判

作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重要发源地,甘肃各级法院始终坚持和发扬巡回审判优良传统,“马背法庭”“窑洞法庭”“炕头法庭”等各具特色的巡回审判方式在陇原大地开花结果。法官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就地办案,方便了群众诉讼,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同时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收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巡回法庭因此也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人民法院。

甘肃法院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始终坚持马背法庭、车载法庭等巡回审判优良传统,想方设法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纠纷解决服务。

从“案头”到“田间地头”,从“马背法庭”到“车载法庭”,再到深入推进一站式建设、强化智慧法院应用……互联网时代为全省法院不断探索发展巡回审判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巡回审判的形式一直在变,但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初心和公正司法的使命永远不会改变。
双 语 法 官



甘肃法院双语法治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打造了一支驻扎民族地区、满足民族地区司法工作需要的双语政法干警队伍,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保障民族团结进步,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 2023-03-07妇女维权工作获肯定!庆阳镇原法院喜获镇原县“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 2023-03-07庆祝“三八”妇女节 天水中院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法院干警这样干”演讲比赛
- 2023-03-07【“三抓三促”法院进行时】烦“薪”事解决了 !29名农民工笑了……
- 2023-03-06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法院公布各部门办公电话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