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表示债务免除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互联网日趋发达,网络聊天成为人们的日常沟通方式。当使用聊天工具进行聊天时,对于民事主体之间合同订立、权利的设立和表达等行为,在法律上是否会被认可?
王某与张某系朋友关系,2018年张某因开店急需资金周转,便分多次向王某借款,王某共向张某转账10.5万元 。2022年7月,两人微信聊天,王某向张某发消息称,“你把我借朋友的8万元还我就行了,我的钱你可以去还其他债”,张某后向王某回复称 “要是有钱一定会还”。后因张某未偿还借款,王某将其起诉至法院。原告王某认为上述聊天记录是基于张某还钱,但张某一直没有还款,所以主张10.5万元债务合情合理。被告张某认为原告王某在微信聊天中免除减少2.5万元的债务,所以现在债务只剩下8万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债务免除是单方法律行为、无因行为,根据债权人的意思表示即可产生债务消灭的法律效果,无论其债务免除的原因是否成立,均不影响免除的效力,王某的表示并未附任何条件和期限,且在其作出明确表示后,张某并未予以拒绝。王某不能以未偿还借款等原因而否认债务免除的效力。最终,法院判决支持原告8万元的债权。
法官说法:
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将“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确立为电子数据,手机上聊天不再只是随便聊聊天而已,微信聊天记录成为打官司的正式证据。因此,大家在网上聊天时应当谨言慎行,不能因为是微信聊天就放松警惕,一句可以构成单方法律行为的话足以产生设立或者解除权利义务的法律效果。
- 2020-12-07微信聊天记录能证实借款关系吗?
- 2020-12-04微信聊天中表示放弃债务,能否构成法律上的债务免除?
- 2020-10-21如何保存、提交、展示、保全、调取微信证据?(法院版)
- 2020-10-15将微信记录作为证据的21个法律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