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一位执行法官的感悟

梁文娟,汉族,1983年5月出生,兰州中院执行局二级法官。在全省基本解决执行难“百日会战”过程中,分别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被先后评为兰州市法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百日会战”先进个人及全市法院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11月被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1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人社部授予“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并由周强院长亲自颁奖。

2017年9月,为实现最高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战略总部署,在我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我被调入执行局工作,一投入到执行工作中,我非常明显得感受到这里较审判庭而言,节奏快、程序多、依据杂、压力大,让我对执行局有了深刻的初印象:执行干警不只是法官,大家都是战士,这里没有法庭,这里就是战场!
自此,我放弃了所有的休假,错过了孩子的家长会、生日,甚至住院手术,一刻不停得奔波在执行的路上,飞行里程超过180000公里,踏遍全国近20个省、40多个市、县,共收执行案件589件,已审结487件,另参与办案近千余件,三年的时间,年收结案数始终位列全局前三。审理的案件涉及标的额共计近40亿元,为当事人追回执行案款近5亿元。
工作15年来,执行工作是我碰到的最具挑战性的工作,面对申请执行人的诉求,需要我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的态度;面对被执行人的撒泼耍赖,需要我有果断的处置和临危不惧的勇气;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或责难,需要我有辽阔如海的胸怀;面对每一个执行案件,需要我有“5+2”、“白+黑”的牺牲精神。回顾过往的工作,最深的感悟就是:强制执行配合人性的执法才能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情与法的纠结贯穿在执行工作的始终。

就拿我们执行中最常见的强制腾房来说吧。这个工作就是执行长征中的腊子口战役,再险也要攻下来。我最近执行的一套房产的被执行人为了保住唯一住房,查封后即以执行异议,案外人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拖延整个执行进程,始终抱有侥幸心理拒不执行,挑战法律底线,以激烈对抗情绪应对我的传唤和询问,直至拖到本月十六日拍卖的当天晚上八点多,他主动打来了一通电话说:“梁法官,这是我唯一的住房,房子没了,家就散了,孩子不是缺爹就是少娘太可怜了,我活着的勇气都没有了”。电话里充满了一个中年男人的沮丧和无奈,同情心将我一下子拽到了他这边,有一种摧毁别人生活的负罪感不由得升腾起来。我连夜又做了申请人的工作,但很遗憾最终未能达成一致。于是从晚上九点到深夜十二点我们通过短信的方式一直在沟通,最后的一段话,我写到:申请人是真金白银给到你的,你还不了钱,让所有的人都因为你的原因去体谅你的难处真的也是很自私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我见过很多的被执行人,说实话执行案件的背后有可能就是对一个个家庭摧毁,但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法律程序。冷冰冰,甚至麻木,但作为一个法官,维护司法的公信力是我的职责,今天维护了申请人的利益,明天维护的就是你的利益。所以我也非常感谢你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公平和正义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甚至牺牲,今天房子可能没了,但是只要你人在,就有奋斗的资本,家庭的维系如果只是依靠金钱或者物质,迟早也是不牢靠的。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不要轻易在困难面前低头。最后我也祝福你吧,希望一切慢慢好起来。立场坚定背后的心怀悲悯,他最后向我回复了三个深深地感谢,拍卖成交后主动提出会配合腾房。有些时候应该给当事人一点空间,毕竟,很多被执行人并非十恶不赦之人,一些过激行为或许只是一时冲动。我们还是应该怀着善意对待每一个人。

执行工作就是这样,常常使我为案件的难点而绞尽脑汁,又为成功执结案件而感到高兴。我曾尝到过在睡梦中惊醒、然后苦苦思索案件而无法入眠的苦,也曾在看到工人拿到养家糊口的工资时、体会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甜。执行工作的特殊魅力,让我能看到人生百态、人情冷暖,当我们竭尽全力为申请执行人实现了债权之后,他们脸上洋溢出的笑容,是对我们法院工作的最大认可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阳光和温暖,我们的努力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快乐,也为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想,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吧。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