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里“敲”出的当事人
原标题:卫生间里“敲”出的当事人
“捉迷藏”是每个人儿时的共同记忆,但如果你认为这个游戏只是小孩子喜欢玩,那就大错特错了,很多大人们在得知自己被起诉后也喜欢和法官玩“捉迷藏”。近日西固法院就遇到了一位喜欢玩“捉迷藏”的当事人。
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原告李某与被告韦某原是十分要好的朋友,2018年8月,韦某以孩子出国留学急需用钱为由向李某借款38000元,承诺半年后还款,并出具了借条。借款期满后,李某曾多次向韦某索要借款,韦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李某出于无奈,向西固法院提起诉讼。
这本是一起再寻常不过的民间借贷纠纷,办案法官考虑到双方当事人是相识多年的朋友,希望通过调解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当办案人员按照诉状中的电话号码联系被告时,被告韦某却和办案人员玩起了“捉迷藏”,他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既然电话打不通,办案法官便带着书记员上门寻找。
到达目的地后,办案法官敲响了被告家的房门,虽然透过房门可以清晰地听到屋内有动静,但等了许久房门才被打开,开门的是被告韦某的母亲。办案法官出示证件并表明了来意,韦某的母亲称韦某刚刚出去办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希望法官改天再来。
就在这时,阳台上玩耍的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女孩(韦某的侄女)用稚嫩的声音喊道:“叔叔不是在厕所吗?”韦某母亲来不及喝止,连忙向办案法官解释:“小孩子的话别当真,韦某真的是出去了。”
小孩子的话不能当真?办案法官当然不会相信这样的解释,径直朝卫生间的方向走去。虽然卫生间内没有开灯,但门却是从里面反锁的,显然是有人故意躲在了卫生间里。隔着门,办案法官再一次表明了来意,阐明了利害,希望韦某面对现实,主动应诉。
几分钟后,明明“刚刚出去”的韦某一脸尴尬地从卫生间走出,亲自签收了所有应诉材料。办案法官告诉韦某:“成年人遇到问题要正面应对,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即使你始终避而不见,司法程序依然会正常进行,但结果只会对你更加不利。”韦某点了点头,表示以后会配合法院审理工作。
两天后,韦某主动与原告李某取得联系,二人一同来到西固法院解决矛盾。在办案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民事诉讼法中的送达程序本质上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避免当事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判败诉。如果当事人置自己的诉讼权利于不顾,执意要和法院玩“捉迷藏”,不仅要承担败诉的风险,还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