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原标题: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连维良: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6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宁吉喆、连维良就“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6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宁吉喆、连维良就“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图为连维良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刘厦 摄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一年一度的“3.15”即将临近,每年“3.15”晚会都会曝光一批假冒伪劣产品和不法黑心商家,但似乎此类失信问题年年严打却屡禁不止。请问发改委作为信用建设牵头部门,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从根本上扭转失信问题高发的态势?谢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
“3.15晚会作为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的一种生动方式,为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您讲到的失信问题屡禁不止,这正是当前全面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推动出台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专项规划和政策文件,特别是去年以来,集中部署推动了19个领域的失信专项治理,通过加大失信曝光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大量的失信行为得到纠正。比如,359万名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老赖”,慑于联合惩戒履行了还款义务,各类案件的执行金额超过4.4万亿元,清理各类欠税100亿元,2018年全年为农民工讨薪160亿元,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大幅度下降40%以上。
在科研领域全面推行诚信承诺制度,对学术不端人员,在承担项目、评优评奖上一票否决。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监测,专项治理实施以来,这19个领域失信案件的发生率大幅下降60%以上。当前,全社会对信用建设的关注程度、接受程度、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在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有了统一的也是唯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经建立并有效地发挥作用,社会化信用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特别让人感到鼓舞的是,过去一年,各类信用报告的查询和使用量超过20亿件次。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正在加快形成。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要从根本上扭转失信问题高发的态势需要标本兼治。下一步的措施将突出“三个着力”:一是着力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当前,失信问题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失信成本过低,因此解决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加大失信联合惩戒,这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管用的措施和办法。我们将凝聚社会合力,及时对严重失信行为“亮剑”,加大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惩戒力度,使相关的市场主体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
二是着力拓展守信联合激励。在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的同时,今年将重点完善“让守信者处处受益”的体制机制,让守信有价、让守信有用、让守信有感。大力度地推动信用惠民便企,广泛推广信易贷、信易租、信易游、信易行、信易批这样的信用创新产品和服务,让“诚信”成为每个企业和个人的“可变现资产”。我们在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过程中,将把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作为首要前提,使人们在享受信用服务的同时更加放心、更加安心。三是要着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信用评价和社会监督。通过对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加大抽查比例和频次,真正做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全社会诚信水平有个大的提升。
何立峰:严防各级政府投资形成新的债务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6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宁吉喆、连维良就“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宁吉喆、连维良就“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这是何立峰在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彭博新闻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基础设施投资的。我们都知道,基础设施是中国经济增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年对基础设施投资没有作明确的表述。请问基础设施在今年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另外,民间投资在其中的作用如何发挥?地方政府如何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谢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
基础设施投资一直是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过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去年我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5.9%,比较以前年份速度有所下降,这也是由于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我们自己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困难、问题集中暴露叠加在一起,和综合作用的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一个反映。我们说这是属于正常的情况。
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当中,外商投资占的比重相对比较小一些。其次比较小一点的是政府投资,不完全统计,各级政府,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内,各级政府投资总额在去年投资总额当中占比不到5%,主要是精准用于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民生短板这方面的投入。在这个过程当中,本身形成了一大批巨额的优质资产,而其中一部分优质资产具有流动性,包括地方政府在内,通过用PPP的方式等等来盘活它,成为新的投资资金来源,并且形成新的资产,实现资金到资产、到资本再到资金、到资产这方面的良性循环。
同时,各级政府的投资,我们是严格防止形成新的债务,严格防止“半拉子”工程。所以我们重点还是精准地用于在建工程,新开工的工程要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也是属于精准投资。我们不必要也没有可能去搞“大水漫灌”,所以突出的是精准投资,并且实现我们产业政策的精准调控,拉动和撬动社会资本,主要是民间资本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投资。去年民间投资增长幅度是8.7%,比整个投资增长幅度高了2.8个百分点。整个民间投资占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继续保持在百分之六十几,去年是62%,其中的35%左右是投资于技术设备的改造和制造业的新建。所以制造业的投资占比超过1/3,而且它的增长速度又超过了整个民间投资增长速度0.8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是9.5%。所以,我们觉得民间投资跟政府投资紧密地结合在一块儿,形成了我们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等等方面的组合,今后还会继续保持下去。
民间投资我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要降低准入门槛,扩大准入空间。二是帮助民间投资解决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融资的问题,包括各种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政府部门服务的问题等等,来促进它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共同推动我们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